MENU

产业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发展» 科技扶贫

科技扶贫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进程中,基因组所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和中国农科院“平台所”优势,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在深圳在对口协作实践中主动作为,筹措资金七千多万元,在新疆喀什、塔县、广西巴马、广东河源等地设立了长期帮扶点,组织研究所39名科研人员加入广东省、深圳市科技特派员,深入60个省定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组织50余次农业技术培训,累计收益农户超过5000名。基因组所努力为全国全省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科技力量。


2019年基因组所被评为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先进集体。2021年荣获深圳市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吕亚清荣获由科技部主办的“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三等奖;王红梅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image.png


一、援疆盐碱稻

针对土地盐碱化、水资源稀缺和生态薄弱的问题,基因组所联合下属企业“中农海稻”公司在深圳定点帮扶的新疆喀什市设立耐盐碱稻种植业合作社,打造13000亩高标准耐盐碱水稻产业园,累计为当地贫困农户免费提供了超35000斤耐盐碱水稻种子,并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优秀事迹两度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


image.png


二、科技守边牛

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县,牦牛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来源,在当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地位。但由于牧区牦牛品种资源的退化、畜群结构的不合理、饲养管理粗放等原因严重限制了塔县牦牛产业的发展。2018年,基因组所联合兰牧药所、新疆农科院相关团队,开展了牦牛遗传改良和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并联合深圳市直工委投入党建经费100万,结合当地畜牧工作人员、养殖大户、牧民的根本需求,开展多次技术培训,已建成塔县牦牛繁育(改良)场(站)3个,引进各类种牦牛100头,编制牦牛科学养殖实用技术手册,并制定了塔县牦牛全产业规划,目前帕米尔牦牛遗传资源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2022年塔县牦牛的规模3.8万头,产量达760余吨,与去年同比增长58%。


image.png


三、东西部协作助力“长寿巴马”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 2021年6月基因组所与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科技、人才和产业方面助推巴马高质量发展。目前,双方已联合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人;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的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中心,开展巴马香猪的提纯复壮和医用开发,并在国际期刊iScience上发表巴马香猪高清基因组;联合当地巴投集团建设320亩“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巴马成果示范基地”,基地以“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村委会将分红收入的85%分配给贫困户;2021年10月,基因组所在巴马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大湾区高峰论坛”;2022年,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小院,与广西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30余名。


image.png


四、科技助力广东河源“三农”发展

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的支持下,基因组所领导班子多次率科研团队赴河源市开展乡村振兴对接工作。目前“深爱系列番茄”、“鹰嘴桃绿色防控”、“农村科技特派员”等多个项目相继在河源落地、推广,工作成效明显。基因组所还在连平县上坪镇挂牌成立“乡村振兴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借助精准育种、绿色害虫防控等技术能有效提升当地鹰嘴蜜桃的产量与品质,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当地优势农业发展壮大。基因组所还为当地多次捐赠番茄、水稻种子等物资。


image.png


五、广东省、深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

组织39名科研人员入选广东省、深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为广东省60个省定贫困村和深圳市对口帮扶34个贫困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为助力春耕生产农业工作,疫情期间多次深入深汕合作区、河源市连平县、惠来县等田间地头,无偿提供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种并指导农民种植,获批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通过线上培训线下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累计收益群众超过900名。


image.png


产业发展处更新于2023年3月2日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