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论坛暨青年农业科学家论坛在深圳顺利召开

2019-11-25 09:23:00来源: 李小杰

【字体:

  

  11月21日-23日,以“生物组学大数据赋能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主题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论坛暨青年农业科学家论坛在第五届国际农业基因组学会议期间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等单位共同主办,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等单位共同承办。中国农科院人事局副局长李巨光、中国农学会学术交流处处长刘荣志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蔬菜所、作科所等单位的优秀博士后和青年科学家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基因组所所长助理钱万强主持,学术报告阶段由博士后刘海琳主持。

  

  李巨光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联合国内外学会协会、学术团体共同举办博士后论坛已成为了中国农科院搭建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的一种模式创新。希望博士后们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把关注点聚焦到农业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上来,为推进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刘荣志表示,自2018年开始中国农学会积极打造“青年农业科学家论坛”这一学术交流平台,是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行动。期待各位青年科学家和未来科技之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和工作作风,促进创新成果的涌现和为人类福祉服务,担负起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中国农业大学陈建、华中农业大学桂松涛、华南农业大学李耀耀、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王银晓、蔬菜所张磊、基因组所秦茂、江帆、刘海琳、胡琪、刘聪辉等10位优秀博士后和青年科学家分别作了“玉米染色质全景图谱绘制”“ZEAMAP-多组学时代下的玉米综合数据库”“解析ZmPYL10和ZmPYL11在玉米抗旱和籽粒产量的潜在功能”“水稻抗逆候选基因OsDRAP1和OsPUB67功能解析”“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升级白菜基因组”“LRScaf-基于三代长序列的混合组装工具”“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的沼气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基于三代测序技术的高质量银杏基因组组装进一步推动植物进化史的研究”“抗生素促进断奶仔猪快速增重的菌群与代谢调控机制”和“福寿螺染色体级基因组的组装、注释及生物入侵机制的探究”等主题报告,汇报了在基因组学方法与技术、农作物基因组与生物育种、宏基因组、入侵生物基因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反响。

  会议特别邀请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顶级期刊Plant Cell原主编、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William J. Lucas教授讲解科技写作技巧,帮助青年学者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邀请深圳市人社局专技处主任科员周宽山解读最新的深圳市博士后优惠政策,吸引全球优秀博士来中国农科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与大型国际会议穿插召开也是本次论坛一个亮点。参会的博士后和青年科学家有幸同时聆听了包含李家洋院士、张启发院士、韩斌院士、Susan Wwssler院士等12位中外院士在内的4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在第五届国际农业基因组学会议暨深圳国际食品谷研讨上所作的大会报告,充分了解了农业基因组学及其在生物育种和个性化食品等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农业和食品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当前,现代农业和未来食品科学研究已迈入生物组学大数据时代。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生物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一系列的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动着农业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在种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相关科研成果正在影响全球农业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对食品营养功能和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个性化、智能化、便利化成为食品产业未来趋势,将愈发依赖生物组学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伴随着生物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精准育种和个性化营养势必成为未来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颠覆者,激起农业和食品行业变革的新浪潮。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