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成果转化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发展» 成果转化推广» 植物新品种权

植物新品种权

已转化品种简介

春两优华占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2.1天,比对照博优9980.1天。株高108.3厘米,穗长23.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66.4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3.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1%,垩白粒率11.7%,垩白度1.3%,直链淀粉含量15.4%,胶稠度82.7毫米,长宽比3.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目前该品种已对外合作转让开发。


春两优534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0.6天,比对照丰两优4号端0.6天。株高122.8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96.7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4.7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73.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3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7%,垩白粒率23%,垩白度6.6%,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70毫米,长宽比3.4。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3.0天,比对照博优9980.8天。株高112.9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160.7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2.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8%,垩白粒率12.7%,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5.8%,胶稠度82.3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目前该品种已对外合作转让开发。


春两优长70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3.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0.1天。株高123.7厘米,穗长26.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每穗总粒数228.2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93.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5%,垩白度4.4%,直链淀粉含量15.1%,胶稠度64.0毫米,碱消值5.1级,长宽比3.4,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春9两优534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 132.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 1.5天。株高 120.4 厘米,穗长 24.6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 16.0 万穗, 每穗总粒数 218.8 粒, 结实率 81.6%, 千粒重 26.0 克。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 分别为 4.63.5,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 5 级,白叶枯病 9 级,褐飞虱 9 级,高感白叶枯病, 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58.1%,垩白度 4.2%, 直链淀粉含量 15.8%,胶稠度 61.0 毫米,碱消值 6.6 级,长宽比 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 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 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 、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 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春9两优0822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6天,比对照丰两优4 号晚熟0.5 天。株高118.3 厘米,穗长24.5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206.3 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6.9 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82.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 级,白叶枯病7 级,褐飞虱9 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2%,整精米率58.5%,粒长6.6 毫米,长宽比3.1,垩白度10.0%,透明度2 级,碱消值4.3 级,胶稠度77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春6S

籼型温敏核两系不育系春6S是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与优质恢复系R95为父本配组,经多代选育而成。两系不育系春6S所配置的组合具有抗倒性好、耐高温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利用春6S与华南稻配制的两系新组合春两优534和春两优华占即将通过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国家联合体品种审定,其组合可在华南稻区作早晚稻兼用,在长江中下游稻作区作中稻使用,具有很强的广适性,米质达到部标3级。春6S的茎秆粗壮、株高较矮,配置的组合具有较强的抗倒能力,适合直播,目前春两优华占已经进入并完成湖北省直播稻生产试验。项目通过对春6S两系不育系的开发和利用,选育一系列优质、高产、抗病、耐高温、抗倒、广适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新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不但可以降低种植过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增加种植户的收益,而且能够为种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开展对外开发合作新品种。


春9两优华占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4.5天,比对照博优998晚熟0.9天。株高105.2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09.2粒,结实率74.5%,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稻瘟病5级,条纹叶枯病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4%,垩白度1.6%,直链淀粉含量17.6%,胶稠度73.0毫米,碱消值6.1级,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该水稻品种适合华南晚籼种植,已完成国家华南稻区品种审定申报工作,等待证书下批。


春两优粤新油占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6.4天,比对照博优998晚熟2.7天。株高106.5厘米,穗长22.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每穗总粒数174.0粒,结实率77.7%,千粒重25.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稻瘟病5级,条纹叶枯病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77.7毫米,碱消值6.1级,长宽比3.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该水稻品种适合华南晚籼种植。


春两优粤禾丝苗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5.3天,比对照博优998晚熟1.6天。株高105.4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171.8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7.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稻瘟病3级,条纹叶枯病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77.7毫米,碱消值6.1级,长宽比3.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


春9两优70(春199SX长恢70)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3.0 天。株高120.3 厘米,穗长25.5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6万穗,每穗总粒数238.3 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7.0 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4.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 级,白叶枯病7 级,褐飞虱9 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9%,整精米率62.6%,粒长6.7 毫米,长宽比3.2,垩白度4.9%,透明度2 级,碱消值6.3 级,胶稠度58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标准三级。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春9两优粤新油占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2.9天,比对照丰两优4 号晚熟1.5 天。株高116.0 厘米,穗长24.7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218.7 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5.2 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7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 级,白叶枯病7 级,褐飞虱9 级,耐热性3 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耐热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2%,整精米率56.6%,粒长6.7 毫米,长宽比3.1,垩白度3.7%,透明度1 级,碱消值6.9 级,胶稠度61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标准三级。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春9两优3号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平均亩产670.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5%,全生育期132.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1.1天。株高120.7厘米,穗长26.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08.2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8克。中抗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强;整精米率67.5%,垩白度4.4%,直链淀粉含量16.1%,胶稠度64.0毫米,碱消值5.1级,长宽比3.4。

建议种植区域: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未转化品种简介

深两优121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2天,与对照种广82618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耐寒力中等,抗倒力强。株高102.3111.9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45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3.1克。抗性: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5.7%96.5%,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0.0%95.24%100%,病圃鉴定叶瘟1.01.2级、穗瘟1.73.4级;感白叶枯病(Ⅳ型菌级,Ⅴ型57级)。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3%81.3%,整精米率60.2%62.8%,垩白度1.2%2.5%,透明度1级,碱消值6.87.0级,胶稠度3558毫米,直链淀粉19.7%19.8,长宽比3.23.3,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3级。该水稻品种已通过广东省晚稻审定,适合广东晚籼种植。


中深1号

籼型常规水稻,在云南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151.2天、株高91.4厘米、亩有效穗21.7万、成穗率69.13%、穗长21.9厘米、穗总粒数164.5粒、穗实粒数132粒、结实率80.24%、千粒重23.81克、落粒性适中。抗性:感稻瘟病(7级)和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0%、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4.5%、粒长6.4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14%、垩白度2.4%、直链淀粉18.4%、胶稠度70mm、碱消值6.8级、透明度1级、水分12.3%,达到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该水稻品种适合云南种植,已通过云南省审定。


长农优231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湖北恩施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5 天,比对照绵51423.6 天。株高98.9厘米,穗长22.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每穗总粒数161.9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9,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 级,中抗稻瘟病;纹枯病7 级,感纹枯病;稻曲病7 级,感稻曲病。耐冷性9级,耐冷性较差。米质主要指标:糙率80.1%,整精米率60.6%,垩白粒率18%,垩白度4.1%,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75 毫米,长宽比2.8,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该水稻品种适合湖北恩施1000米以下稻区中稻种植,已通过湖北省审定。


常乐6号

M05006/ M0312。母本“M05006”是“桂蜜12号”经5代分离而成的自交系。父本“M0312”为厚皮甜瓜经8代分离而成的自交系。春植生育期约为105天、秋植生育期约为80天,果实发育期约35天;植株生长势中等,叶色绿,叶形为五角浅裂,最大叶为26.5×25.2厘米,节间长约7.6厘米,茎粗约0.78厘米,雄花、完全花同株;坐果容易;果实果形为卵圆形,果形指数1.28,纵径17.6㎝、横径13.7厘米,果实充分成熟后果皮为金黄色,光滑或具有不稳定的稀网纹,瓜脐直径约0.5厘米,果肉橙色,肉厚约3.4厘米,肉质爽脆,味甜,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7%,果实可食率约68 %;单瓜重约为1.5公斤。该品种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厚皮甜瓜产区种植。


长农优982

长江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用不育系“长农1A”与恢复系“R982-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4。属中熟籼型晚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剑叶长、宽、直。穗层较齐,穗型较大,着粒均匀,有两段灌浆现象。谷粒长形,稃尖紫色,无芒。区域试验中株高104.0厘米,亩有效穗20.4万,穗长21.9厘米,每穗总粒数141.7粒,每穗实粒数111.9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9.64克。全生育期117.5天,比金优2070.8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9,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适于湖北省作晚稻种植。


嘉禾优7245

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56.0天,比对照嘉优5号短1.7天。株高129.5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257.6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4.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9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5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6%,长宽比2.5,垩白粒率13%,垩白度1.9%,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5%。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中科804

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0.1天,比对照秋光早熟3天。株高105.9厘米,穗长17.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30.6万,每穗总粒数117.6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1.31.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3.7%,垩白粒率12.3%,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6.7%,胶稠度65.3 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种植。


哈粳稻4号

香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4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00℃左右。该品种主茎14片叶,长粒型,株高108厘米左右,穗长21.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7粒左右,千粒重24.5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0%,整精米率67.6%,垩白粒米率3.5%,垩白度0.7%,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8.94%,胶稠度80.5毫米,食味品质80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3级~5级,穗颈瘟1级~5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5.23%19.31%。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地区种植。


钱3优982

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剑叶挺拔;茎秆较粗,分蘖力较强;穗形较大,千粒重较高,谷色黄亮,谷粒长粒形、无芒,稃尖紫色。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27.5天,与对照汕优10号相仿。亩有效穗16.3万,成穗率72.6%,株高109.3厘米,穗长22.7厘米,每穗总粒数151.0粒,实粒数133.6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7.5克。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1-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1.1级,穗瘟4.5级,穗瘟损失率7.4%,综合指数为3.3;白叶枯病7.9级,褐稻虱9级。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2.9,垩白粒率38%,垩白度6.7%,透明度1级,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含量21.7%,两年米质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3等。钱3982属籼型三系杂交稻,田间生长整齐,繁茂性较好,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旺两优1118

感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 129.8 天,比特优 7118CK)5.4 天;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剑叶中长、较宽直挺,叶色绿,叶鞘淡绿,长大穗、着粒 中等、熟色好、谷粒黄色、柱头紫色、颖尖无色、顶短芒、谷粒长 8.6mm、长宽比 3.1 抗倒性较强。主要农艺性状((20162017 )表现:每亩有效穗数 17.6 万,株高 119.9 厘米, 穗长 24.6 厘米,每穗总粒数 154.1 粒,结实率 85.5%,千粒重 26.2 克。抗性(20162017):苗叶瘟 3 级,穗瘟损失率 2.910.6%,损失率均级 13 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 34;白叶枯病致病Ⅳ型 5 级,Ⅴ型 9 级。米质(2017)主要指标:糙米率 81.2%,整精米率

50.48%,长宽比3.4,垩白粒率 30%,垩白度3.1%,胶稠度 52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


香两优1116

属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平均 112.0 天,比丰田优 553(CK)3.8 天;株型略散,分蘖力强,叶片浓绿、剑叶长、直,叶色绿,叶鞘绿色,熟色好,抗倒性好。柱头、颖尖均白色,颖壳黄色,短芒,谷粒长8.7毫米,长宽 3.6。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每亩有效穗数 15.4 万,株高 108.7 厘米,穗长 22.6 厘米,每穗总粒数 174.3 粒,结实率 84.2%,千粒重22.4 克。抗性(20162017 ):苗叶瘟均级为 34 级,穗瘟损失率 4.17.7%,损失率均级 13 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 34.3;白叶枯病致病Ⅳ型 5 级,

Ⅴ型 57 级。米质(2017 年)主要指标:糙米率 80.9%,整精米率 65.5%,长宽比 3.6,垩白粒率 17%,垩白度 3.3%,胶稠度 65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


蔬研白绿

杂交种。华南型。植株生长势旺盛,叶色绿色,中等大小,分枝性中等。主蔓结瓜为主,单性结实及连续坐果能力强。第1雌花节位34节,雌花率80%以上。瓜短筒形、浅绿白色间黄色条纹、有光泽、刺稀瘤小、白刺。瓜把短,瓜条顺直,心腔小,具有黄瓜固有香味,瓜长25厘米左右,瓜径3厘米左右,单瓜重250克左右。干物重3.5克,可溶性固形物3.6%,维生素C含量0.085毫克/克。抗白粉病,抗霜霉病,耐低温、弱光能力中等。第1生长周期亩产4264.79千克,比对照上栗白黄瓜增产41.40%;第2生长周期亩产4489.1千克,比对照上栗白黄瓜增产45.60%;适宜在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重庆春大棚、春小拱棚、春露地及秋延后栽培。


蔬研十二号

杂交种。华南型。植株生长旺盛,蔓生,有少量分枝,主蔓长2.22.6米,主蔓结瓜为主,叶呈五角心脏形,叶色绿色,第一雌花节位35节,雌花率4060%,瓜条长圆筒形,皮白色缀浅绿色条纹,白刺,瘤小而稀,心腔小,果肉厚,耐贮运,瓜长3035厘米,单瓜重300350克,肉质致密,白色,脆嫩。干物重3.75克,可溶性固形物3.2%,维生素C含量0.0785毫克/克。中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耐低温、弱光能力较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3625.4千克,比对照上栗白黄瓜增产28.7%;第2生长周期亩产3815千克,比对照上栗白黄瓜增产23.75%。适宜在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春大棚、春露地或秋延后栽培。


长农2A

品种来源:用“隆801B/川香29B”后代选择的株系与金23A连续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特征特性: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叶色浓绿,剑叶中长、挺直。穗层整齐,中大穗型,着粒均匀。谷粒长形、无芒。叶鞘、柱头、稃尖紫色。在荆州种植,株高83厘米左右,穗长22厘米左右,每穗颖花数164个左右。在荆州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78~71天,主茎叶片数12~11片。花粉败育以典败为主,少量圆败。


春两优粤新油占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4.5天,比对照博优998晚熟0.9天。株高105.2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09.2粒,结实率74.5%,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4%,垩白度1.6%,直链淀粉含量17.6%,胶稠度73.0毫米,碱消值6.1级,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双季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春9两优华占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4.5天,比对照博优998晚熟0.9天。株高105.2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09.2粒,结实率74.5%,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4%,垩白度1.6%,直链淀粉含量17.6%,胶稠度73.0毫米,碱消值6.1级,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双季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荃9优117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茎秆韧性较好,分蘖力强。叶色绿色,叶鞘紫色,剑叶长、宽、直立。穗层整齐,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紫色,无芒。后期熟相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14.2厘米,亩有效穗16.6万,穗长23.8厘米,每穗总粒数148.4粒,每穗实粒数124.1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9.2克,全生育期148.1天,比瑞优399短6.6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6,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耐冷性7级。


长农优1531

特征特性:属早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茎秆韧性较好,分蘖力强。叶色绿色,叶鞘紫色,剑叶长、宽。穗层整齐,着粒均匀。谷粒椭圆形,稃尖紫色,无芒。后期熟相好。区域试验中株高94.4厘米,亩有效穗16.8万,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42.4粒,每穗实粒数121.1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克,全生育期156.2天,比绵5优142短1.3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2,稻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耐冷性7级。


恒丰优油香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0113天,与对照种美香占2号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中等。科高102.5111.8厘米,亩有效穗16.917.0万,穗长22.2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65173粒,结实率72.4%80.6%,千粒重21.122.3克。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3.3%93.9%,病圃鉴定叶瘟1.751.8级、穗瘟3.04.5级(单点最高7级);高感白叶枯病(Ⅳ型菌7级,Ⅴ型菌9级,IX型菌9级)。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3级,整精米率55.0%60.0%,垩白度0.7%0.9%,透明度 1.02.0级,碱消值5.55.8级,胶稠度66.074.0毫米,直链淀粉13.8%16.6%,长宽比3.84.0。有香味(2-AP含量416.961015.75μg/kg),品鉴食味分86.990.6。恒丰优油香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美香占2号相当,丰产性较好,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3级,有香味,品鉴食味分86.990.6,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适宜我省早、晚造种植,粤北稻作区根据生育期慎重选择使用。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春两优5121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3.4天, 比对照天优华占晚熟3.7天。 株高114.3厘米, 穗长23.4厘米, 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 每穗总粒数168.3粒, 结实率84.0%, 千粒重26.4克。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2.7,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 白叶枯病7级, 白背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 糙米率81.0%, 整精米率58.4%, 粒长7.0毫米, 长宽比3.2, 垩白度5.7%,透明度2级, 碱消值5.2级, 胶稠度49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21.2%。在华东沿海作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141.3天, 比对照盐籼156晚熟2.7天。 株高105.9厘米,穗长22.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0万穗,每穗总粒数162.7粒,结实率82.1%, 千粒重25.0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4.1,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耐盐性5级,中感稻瘟病,耐盐性中。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79.2%, 整精米率53.1%, 粒长7.0毫米, 长宽比3.2, 垩白度4.3%, 透明度2级, 碱消值5.8级, 胶稠度49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22.2%。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适宜在江苏省、浙江省沿海籼稻区土壤含盐量0.3%-0.5%的盐碱地用淡水灌溉种植。


春两优220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6.0天, 比对照吉丰优1002早熟2.6天。 株高117.1厘米, 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每穗总粒数167.1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6.3克。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64.1,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 糙米率82.2%, 整精米率59.5%, 粒长7.5毫米, 长宽比3.8, 垩白度0.5%,透明度1级, 碱消值6.0级, 胶稠度77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16.9%, 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 593-2013)标准一级。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双季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九优8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3.7天, 比对照瑞优399早熟5.0天。 株高118.9厘米, 穗长24.8厘米, 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 每穗总粒数184.1粒, 结实率83.4%, 千粒重29.2克。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22.2,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 耐冷性5级,抗稻瘟病,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79.4%,整精米率56.0%,粒长6.6毫米,长宽比2.8,垩白度7.1%,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7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14.0%。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春199S

以目前安徽省生产上使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为母本,与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中间型稳定恢复系材料Fe221杂交后,经过10余代的选育,培育出一个育性转换光温指标较低、抗倒性强、配合力高和米质较优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春199S。春199S保持了1892S抗病、抗倒、配合力强和恢复系Fe221优质、大穗、大粒的特点;改变了原亲本1892S的制种种子易穗萌发的缺点,提高杂交商品种子的质量。春199S亩有效穗数16万,每穗总粒数185粒,每穗实粒数135粒,千粒重29.5克,实收亩产486.0公斤,可繁性好,繁殖产量高。米质优,基本无腹白、心白,配制的组合米质好。


产业发展处更新于2023年3月3日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