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杂交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培训暨全球杂交马铃薯联盟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2025-04-19 01:54:00来源:

【字体:

  

4月18至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办的“杂交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培训暨全球杂交马铃薯联盟专题研讨会”在山东济南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家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翟琳,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联络科学家Philip Kear出席并致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高级顾问王韧主持开幕式。


此次培训班暨研讨会聚焦马铃薯育种研究技术和生产与栽培技术,为各国薯类学者提供科研交流平台,分享所在地区马铃薯的产业情况,共同探讨不同气候、生产及消费条件等情况下,适宜的育种及栽培技术。同时,培训班暨研讨会提升了全球杂交马铃薯联盟的国际影响,有力推动杂交马铃薯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与推广,强化了“一带一路” 框架下的国际农业合作及农业科技交流共享,为促进南南合作和技术共享建立交流平台。


王韧、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Christian Bachem、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董莎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程旭和来自孟加拉、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老挝、马拉维、尼日利亚、泰国、越南共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位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会上讨论了“优薯1号”在非洲和亚洲国家引进和田间试种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与会专家表示期待杂交马铃薯技术为小农户带来种业转型与增产增收。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主粮,在缓解粮食压力、增强系统韧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马铃薯不仅是关键的粮食作物,更是支撑农民生计、推动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优薯计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院士团队牵头,相继在杂交马铃薯育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育成的二倍体杂交马铃薯概念品种“优薯1号”,解决了传统品种“繁殖效率低、育种周期长、病害压力重”等系统性难题,真正实现“以种代薯、以播代种”的突破。目前,“优薯1号”已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和贵州等五省完成田间试种,取得良好反馈。


2023年,基因组所优薯团队联合国际马铃薯中心、非洲马铃薯协会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全球杂交马铃薯联盟”(Global Hybrid Potato Alliance,GHPA),将杂交马铃薯技术作为公共产品,优先推广至非洲、亚洲等粮食安全风险高的地区。


此次培训班暨研讨会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薯类高效生产国际学术交流会同步开展。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