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深圳特区报】大鹏解封第二天:第1代杂交二倍体马铃薯成熟出土,亩产可达2.9吨

2022-03-26 02:32:51来源: https://www.dutenews.com/p/6632667.html

【字体:

  

“农作物基因破译不能停,杂交育种植物花期人工授粉不能停,不同播种期的科研农作物交替耕种不能停。”昨日,记者在位于大鹏新区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采访中获悉,该所所属的“两所一场”在岗全体科研人员,从3月14日深圳实行“全城封控”期间,在严格实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全部科研项目始终没有一刻停顿。19日下午,由该所黄三文研究员团队研究的第一代杂交二倍体马铃薯,初步测产单株产量达0.6公斤。这标志着“优薯计划”将从实验室走向大面积种植的广阔田地,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农民科学家”试验田里收获马铃薯

3月19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新区鹏飞路旁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培育基地。数十亩的黄艳艳的油菜花在温暖的阳光下盛开绽放。与油菜地相邻的马铃薯实验田里,几名头顶草帽、面戴口罩的“农民”正在附身刨地,收获马铃薯。见到记者到访,一位中年“农民”摘掉草帽,擦着头上的汗水,笑盈盈的迎上前来。他就是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领衔第一代杂交二倍体马铃薯科研团队的黄三文研究员。

在农场的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黄三文告诉记者,虽然深圳部分区域疫情严重,但由于农业育种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农作物基因破译不能停,杂交育种花期人工授粉不能停,不同播种期的科研农作物交替耕种不能停。”在这片试验田里,共种植了20余种新品马铃薯,有红色、黄色、紫色、白色不同性状的品种,此外还种植了研究所科研成果——去除苦味的黄瓜、果味番茄、新品种油菜和国家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的水稻、小麦等。今天首次收获的是去年研发成功的第一代杂交二倍体马铃薯。

“农民科学家”在试验田中收获马铃薯。

说话间,优薯团队的程旭副研究员提着两袋马铃薯走进办公室,将两袋马铃薯分别放到电子秤上称重,一袋的重量为6.18公斤,另一袋重量为5.25公斤。程旭告诉记者,目前杂交二倍体马铃薯的亩产可以达到2.9吨。

黄三文团队实现马铃薯育种,颠覆性突破,培育出的第1代杂交二倍体马铃薯种子。

记者了解到,今年研究所在这片基地上建成了3000平米用于无土栽培的第一代杂交二倍体马铃薯种植实验玻璃大棚。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箱体内铺设了用于供水供养的管道,箱体上马铃薯的茎叶茂盛,箱体内的根茎上已经长出了颗颗小马铃薯。


“两所一场”全员实行封闭管理

采访间,研究所分管防疫的副所长饶敏杰从田间归来。他告诉记者,包括鹏飞路、海洋生物产业园的两个所区和一个农场,在全市疫情管控期间,共有400余名科技人员始终坚守科研岗位,几乎所有的科研项目都在如期进行。这首先得到大鹏新区的全力支持。从3月14日起,新区派出医护团队每天到“两所一场”,为科研人员开展现场全员核酸检测,保障了科研项目的持续进行。

据饶敏杰介绍,3月13日晚,深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后,所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全面的防控措施。从14日起,全体在岗科研人员分别在“两所一场”实行封闭管理,各中心、课题组团队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开展科研工作。全体科研人员从宿舍至实验室两点一线,上班期间严格戴好口罩,每日做好健康上报。食堂工作人员为全体科研人员制作盒饭,分时段领取就餐。研究所、宿舍区定期消毒、通风。“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大部分科研项目的持续开展。”

博士后吃住实验室完成科研项目

3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大鹏新区海洋科技产业园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布新所区。记者看到各中心、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在岗位紧张工作。位于4楼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内鸦雀无声,百余名科研人员在400平米办公区域中面对电脑,对基础学实验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走进动物基因组研究中心左二伟研究员的办公室。他正在面对电脑与巴马优质猪种实验平台的同事们进行视频会议。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洗漱用具。左二伟告诉记者,该中心科研人员达250多人,因疫情影响,部分科研人员不能到岗,正在建设的新实验室和设备安装因疫情暂时停工。该中心所主攻的优质猪种研究项目部分科研工作无法进行。于是,他就组织在所的100多名科研人员,投入数据分析,从14日至19日已完成了2000头猪的基因组数据分析。

在众多坚守岗位的科研人员中,高飞团队博士后任书强的坚守经历成为一个典型的写照。家住龙岗的任书强,3月13日在所里加班做鼠类肠道实验,当晚得到全市疫情封控管理的通知后,决定留在所里完成全部实验。任书强告诉记者,从11日开始,他用怀孕的母鼠作为模型,注入药物后开展新生小鼠的肠道发育和细胞分化的科研题目。这一项目的要求昼夜对小鼠进行观察直至分娩。从13日开始,他就吃住在实验室,一张弹簧床,一张薄毛毯,连续3天住在实验室,白天每两个小时观察一次母鼠的药物反应,夜间每4个小时观察一次,直至15日晚11:00实验的母鼠全部分娩完毕。随后,他又陆续完成基因表达鉴定、组织形态学鉴定,并将各样本送达单细胞进行测序,才合衣睡下。

(原标题《在农业育种科技最前沿有一群“逆行”的科学家  大鹏解封第二天,第1代杂交二倍体马铃薯成熟出土,亩产可达2.9吨》)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