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新青年说|钱万强:深圳是年轻人的创业基地

2022-05-04 10:22:01来源: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5/03/c6457851.html?specialTopicId=6457851&date=bnVsbA==&code=200&evidence=5a0fd296-8b97-4585-acb6-071f1786bdfe&firstColID=23219&appversion=8800&from=weChatMessage&colID=0&layer=3

【字体:

  


2006年从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后,钱万强在科学技术部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

2014年,他被派到深圳开始参与基因组所的筹建工作。这是深圳第二个国家级科研院所。8年时间,研究所从3个人发展到千余人规模,建立起现代研究所的管理体制,连续3年取得自然指数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第一位的成绩。

钱万强

“8年前,我们从大鹏新区一个产业园里开始筹建基因组所,那时候条件简陋、只有几张办公桌椅。”钱万强回忆说。

一开始,钱万强等人对于基因组所的构想还不够明确。在一个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和农民的城市里做现代农业,到底有没有可能成功。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带着这样的疑惑,钱万强等人展开了基于深圳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经研究,钱万强等人发现,深圳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农业,但是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作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圳对食品安全有很大的需求,而食品安全的第一来源就是初级农产品。

“当时的深圳在高科技农业方面已有一定基础,能否将农业和食品业发展结合起来,将深圳的IT、BT等高科技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思考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钱万强说。

此外,结合深圳的人才政策、经济政策,打造“国际食品谷”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的高附加值,这也是基因组所发展的一个方向。钱万强认为,基因组所承担的就是顶天立地的工作,要服务于城市现代农业和食品业发展。

有了产业规划思路,基因组所蹒跚起步,引进了启动资金,招揽了一批国内国际人才,开始做大做强。2019年4月,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政府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囊括了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和现代农业省实验室的建设,开启了基因组所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筹建基因组所之余,钱万强本人及团队还致力于从事入侵生物基因组学研究,为解决深圳市生物入侵生态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口岸较多、进出口贸易往来频繁,也使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压力不断增大,给深圳市林业生态环境带来巨大隐患。

钱万强将目光瞄准了薇甘菊。薇甘菊常见于水源地和山林中,这类蔓藤植物生长速度极快,被称为“一分钟一英里”,堪称“植物杀手”,它会攀附在树木上,一直生长至完全覆盖树冠,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根据钱万强和团队的初步统计,珠三角地区每年因薇甘菊遭受到的直接生态损失高达到十几亿元。通过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钱万强课题组破解了薇甘菊的基因组,找到了控制其生长速度的相关基因,为寻找薇甘菊的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钱万强说:“入侵生物防不胜防,我们引进了国外已经成功使用的一种真菌,在实验室培养发现,这种真菌能专一性遏制薇甘菊的生长。”其次,团队通过卫星和无人机,了解到薇甘菊在深圳的生态分布,正在定向设计针对薇甘菊的小分子生物农药,这种农药只杀灭薇甘菊,而不影响其他农作物生长。

接菌后薇甘菊的变化

目前,钱万强团队针对薇甘菊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发表。“未来,我们还会有研究产品推出,推动相关产业合作。”钱万强说。

实验室中的薇甘菊实验室中的薇甘菊

“深圳是年轻人的创业基地。”钱万强表示,以研究所成员为例,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这里创业、干事的氛围浓厚。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都专注在科学本身,结合自身的前沿技术所长,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作出贡献。”钱万强说。“研究所也建立了研究生院,希望能为深圳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农业青年人才”。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钱万强还心系产业生态的构建。目前,深圳提出“20+8”产业集群建设,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发展有产业集群。“而我们所在的细胞与基因(生物育种)领域正属于未来产业之一。未来,我们希望利用研究所的前沿技术和原始成果产出,吸引到国内外龙头农业食品企业入驻深圳,共同构建起‘国际食品谷’的产业生态集群。”他说。


【统筹/策划】张玮

【撰文】张秀娟

【海报】招凤仪

【摄影】赖思为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