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进展

基因组所开发草地贪夜蛾遗传转化显性视觉标记

2023-06-07 06:18:59来源:

【字体:

  


近日,基因组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five pigmentation genes as transgenic markers in Spodoptera frugiperda (Lepidoptera: Noctuidae)(对草地贪夜蛾5个着色基因作为转基因标记的鉴定)”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基因编辑手段鉴定了草地贪夜蛾5个着色基因,为昆虫遗传转化操作提供重要的分子标记。



草地贪夜蛾自2018年底入侵我国以来,对玉米等粮食作物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依然是施用化学农药,随着更加绿色环保的防治策略不断被开发验证,例如通过种群遗传调控技术开发转基因昆虫进行防控,然而对于非模式昆虫来说,开发转基因昆虫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需要克服包括基因插入,阳性筛选等难题。开发基于体色的分子筛选标记能极大的简化阳性个体的筛选效率,促进转基因昆虫的技术发展。


该研究鉴定了5个草地贪夜蛾着色相关基因(sfyellow-y, sfebony, sflaccase2,  sfscarlet, sfok),采用CRISPR-Cas9技术分别对其进行敲除,通过与野生型对比,发现sfyellow-y,sfebony,sflaccase2敲除品系的体色发生了明显改变,而sfscarlet敲除品系的复眼颜色有显著改变, sfok敲除品系则相对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同时还发现对sfyellow-y和sflaccase2的敲除造成了草地贪夜蛾显著的适合度代价,不利于转基因昆虫的开发,而Sfebony和Sfscarlet基因则更适合作为转基因昆虫的视觉标记基因。


图|草地贪夜蛾着色基因敲除后体色与复眼颜色的表型差异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助理程英,博士后王鹏为共同第一作者,萧玉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1813023018755



TOP TOP